
三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把好“方向盘”,共绘“同心圆”,凝聚“向心力”,奏响“大合唱”,扩大“公约数”,引导师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理论学习,把好“方向盘”
各党团组织以理论学习、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专题党课等形式开展100余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公共教育学院还推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频微课(英语版),由师生共同创作,将民族团结融入英语教学,更加广泛地传播团结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结合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的发展实例,丰富“民族团结新篇章”的授课内容。
公共教育学院制作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频微课(英语版)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主题读书活动
二、现场教学,共绘“同心圆”
传承嘉庚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同心共筑中国梦,感悟磅礴家国情。师生前往陈嘉庚纪念馆、华侨博物院、厦门市博物馆、闽台民族文化展示馆等地开展“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实践教学,深入领略校主陈嘉庚先生兴学图强、爱国奉献的伟大情怀,全景了解广大华侨华人的爱国故事,感受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伟力。航海学院在翔安校区含章池组织开展“龙舟文化体验”特色实践活动,各民族学生同舟共济,齐心划桨,展现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风貌。
信息工程学院师生走进华侨博物院
海洋生物学院师生走进闽台民族文化展示馆
三、文艺创作,凝聚“向心力”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方式,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的书法、彩扎、绘画、海报活动,征集作品120余幅。航海学院与离退休协会的“翰墨传情·共铸同心”书法体验活动、海洋机电学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活动、海洋工程学院开展的经典诵读等,展现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向上,共创美好明天。
航海学院与离退休协会举办“翰墨传情·共铸同心”书法体验活动
海洋机电学院开展书法剪纸活动
国际商贸学院学生制作的拼豆豆作品
航海学院制作民族团结海报
四、谈心交流,奏响“大合唱”
组织少数民族、港澳台学生及留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体验活动,互鉴融通、兼收并蓄,促进文化认同。各学院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座谈交流会,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一对一”结对,在生活、学业、就业等多个方面提供悉心帮助。海洋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少数民族学生茶话会,分享家乡的服装、美食和习俗。国际商贸学院组织艺术展演,少数民族学生、港澳台学生进行茶艺表演、乐器演奏、民族舞蹈等才艺展示,展示民族文化魅力。海洋生物学院开展“艾香承古韵,食膳向新程”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各民族学生通过“共制青团享春日”“同研膳食悟健康”“知识答题促交融”等环节,体验民族特色美食制作,感受民族团结的深刻力量,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海洋生物学院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座谈交流会
海洋文化旅游学院举办少数民族学生茶话会
海洋工程学院举办少数民族师生座谈茶话会
海洋生物学院开展“艾香承古韵,食膳向新程”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五、走向社会 扩大“公约数”
公共教育学院走进厦门市思明区长青社区,学习“民族融合学堂”“跨民族创业帮扶站”等品牌经验,了解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创新实践。信息工程学院联合蔡厝社区打造科技与民族团结相融合的沉浸式科普活动,以“科技桥梁,共筑民族梦”为主题,通过“科普+体验+互动”形式,使青少年通过科技探索感受民族团结的奋进力量。
公共教育学院走进社区学习民族团结工作新模式
信息工程学院开展“科技桥梁,共筑民族梦”进社区活动
主题月期间,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更激发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热情与决心,引领师生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仰者,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积极践行者和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传承者,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春力量。